谁动了你的“利润”?
近几个月来,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以煤碳、运输为主的行业拉开了价格上涨的序幕,由此引发了出涨价的连锁反应,焦碳从700元/吨上涨至2000元/吨,涨幅达200%,钢铁行业在煤碳上涨二三个月后持续发力,引发涨价潮,一天一个价,每吨价格从2400多涨至3700多......,水泥调价、页岩砖调价,怎一个涨字了得?
市场在变,一线城市经过一轮房价上涨后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抑制房价上涨的因素可见一斑。唯有以变应变,从源头上挖掘潜力,苦练内功,化不利为有利,消化涨价因素,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
定利润的三大因素包括销价变化、现场管理、购进成本。销价随行就市,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想说涨价很不容易。而现场管理是只要细化并认真执行,只要肯理,潜力总是有的。前不久遇到一位从事了二十几年钢筋工作的朋友,在讲到钢筋的管理上,他幽默地表示:搞我们这行久了就好比是“老中医”,能够开出节约的“药方”。当时我表示不解,然后他告诉我,他是直接从图纸上把那些数据翻译过来,细算细分,把每一截钢筋充分利用,浪费少,老板喜欢得不得了,他的工作可以细化到每一层楼的钢筋用量上,现场上丢弃的废料就少,这就相当于充分利用了材料,是“净利润”的直接体现。
其实现场挖潜远不止这些。一次,在一工地上办事,看见三楼上掉下水帘,最初以为是在冲洗地面,没在意,等在对方项目部办完事,临近中午,还是这样。我就以半开玩笑的语气与项目经理开玩笑,我说你们这楼上“涨水”了。项目经理一开始过问这件事,这事在几分种之内得到了根治。一问,才是昨晚楼上施工用水忘记了关,相当于流了一晚上加一上午。如果是自家的水龙头,估计早就关了,而现场的麻痹和疏忽造成的损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日积月累,这流失的又是什么呢?有的工地,现场电机烧坏送去检修,在电机里发现有木板,塑料袋这些,如果说责任心强一些,工作到位一些,这些是不是可以避免呢?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现场的跑、冒、滴、漏困扰着每一位管理者,也一直在考验着管理者的耐性和决心……
缩短流通渠道也是控制成本的好途径。前几天与一长期在苏州、上海一带做工程的老总聊到房产和工程的话题上,他说得很直接:现在为了挖潜成本上的潜力,都直接从厂家买,缩短中间环节,这年头的工程越来越难做,这也是倒推成本算出来的经济账。在业界,重庆房开商的成本控制在全国都很有名,他们的管理成本的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变则通,市场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在变,管理的渠道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现代企业都在尝试如何使信息更加通畅,缩短信息渠道的流通环节才是关键。企业能不能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就象一支军队能不能迅速应对敌情变化?那就需要有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缩短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用环形信息结构模式取而代之,上下交融、上下同欲。金字塔层级越多,信息传输的链条延长,决策就会慢半拍,有的层级过多还会出现“亢龙有悔”式的管理脱节,这有悖于现代企业的高效机制。当变不变,问题积累到一定的时候,积重难返,变起来则会伤筋动骨……
我们都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但往往忽视了一个细节,这个待者等待的是一只死兔,而不是活兔。随着市场外部环境的改变,留与了一个话题与大家讨论:变吗?
(通讯员:慧德恩招标合约部 甘祥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