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2016-12-28
私募基金监管新规
新闻来源:  /  浏览次数:1344 次

私募基金监管新规

刘海波

随着私募基金规模日益庞大,私募基金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行业高速发展伴随着行业乱象发生,2015年国家加大了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从法律法规至准入门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统一监督管理。

2013年,中央编办印发《中央编办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意在进一步规范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理顺相关部门的职责关系,促进私募基金健康有序发展。通知中表明证监会负责私募基金的监管管理,实行适度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发改委负责组织拟定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

20142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制》办法的公布实施,正式确立了私募基金行业自律性的监管原则。8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私募股权基金监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私募基金正式纳入证监会监管体系。私募基金的监管单位主要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

《办法》明确了五项制度安排,包括全口径登记备案制度、合格投资者制度、私募基金的募资规则、规范投资运作行为的有关规则、对不同类别私募基金进行差异化行业自律和监管的制度安排。《办法》不仅保护了投资者权益,也便于下一步推动财税、工商等部门加快完善私募基金财政、税收和工商登记等相关政策。

私募基金开始进入了“监管年”,市场闻风而动,新设私募机构数量爆增,纷纷加快产品发行的脚步。

201525日,《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发布,提出了废止登记证明、对长期空壳私募进行注销、未及时履行信息报送进行严惩、引入法律中介机构尽职调查、提高对高管资质要求等五大措施。市场中大量空壳公司、不达监管要求的机构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于明令禁止的兼营P2P业务、借贷等私募机构将被列入黑名单。

另外,市场开始进入著名的“保壳”潮,为了“保壳”大量私募机构开始想尽办法筹备发行新产品,寻找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机构高管们也在突击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保壳成了众多私募机构20168月前最紧迫的目标。如今,“保壳”潮已经过去数月,最终各家机构是否能保住“壳”,而“保壳”成功的私募机构是否继续从事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工作,情况却是不尽相同。

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主要是以行业自律为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腾讯中国私募基金年会2016”上介绍基金业协会的工作重心将从原来的事前登记备案逐步转向事中事后监测检查和纪律处分。私募基金自律监管是以注册制为出发点,将市场与监管部门的博弈转为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通过透明的注册标准、明确的行业行为准则和有效的事中事后监测处罚,保障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秩序和博弈环境,让市场主体行为真正回归市场,让私募基金管理人关注的焦点从监管部门回到自身信用声誉、客户利益和实体经济,营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  END  ------------------------------------  

四川雄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提督街1号雄飞中心37楼
邮箱:services@sc-xf.com
客服总机电话:400-860-6767
蜀ICP备10207066号
copyright 雄飞集团, all right reserved